不知不觉大学毕业十年了。这些年作为一名科研工,切身体会到即使是短短15分钟的工作总结,要阐述的清晰明了尚且不易,更何况要讲解清楚一整个学科。每每回想起大学时光,总是感慨武大物理学院竟能奇迹般地网罗到那么多醉心教学的好教授,与学生真是大幸运。虽然我并未听过其他学校物理系的本科课程,但是好几门武大物院的课,我无法想象还能讲得更好。所以一直想为大学那些好老师们写点什么。
注:这篇不是游记,是给武大校友的公众号"夏天与猫“写的人物志,在这也发一下。
刘正猷老师就是武大物理学院众多优秀教授中的一位。天生娃娃脸的他当年看起来没比我们大多少。清晰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刘老师的课堂时,看到正在兢兢业业板书的他,还以为是一位助教博士生。其实那时候刘老师已经博士毕业任教10年了,年纪虽轻但已是长江学者。
偷偷地说,刘老师长得和我小舅有几分像,当时没有智能手机,不然第一反应大概是偷拍一张照片发给家人看。
量子力学大概是物理课程里最抽象,最难理解的学科。我其实很不擅长这种充满方程推导的脑部运动。但是就是这么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刘老师也能把它讲解得充满了对称且自洽的数学美感,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即使最后我还是对细节问题或有不解,但对整体量子力学的架构也能明了。
刘老师还有一个很值得一提的特异功能—他的板书。每每是我们到教室时,2X2的四块黑板上已经洋洋洒洒地写满了公式或文字,这工作量可不小。更牛的是,刘老师写板书的速度比我在笔记本上写笔记的速度还快,常常是我还没有抄写完,他已经拿板擦擦干净翻篇了。当然这与我没法一心二用边听边记也有关系了。
热力学-无争议四大名捕之一龚老师
当年每个院系的学生都会偷偷地评选本系的“四大名捕”,也就是挂科最多的四位老师。这人选通常是众说纷纭。而物院执教“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龚茂枝老师,大概是大家都无异议的一位。
龚老师非常有个性,记得当年他在课堂上说:我批改的作业,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不管对错都要扣分。吓坏了一大批字写得龙飞凤舞的熊孩子,包括我。
说龚老师是名捕,当然是因为他的课挂科的同学很多。考试这东西难易不好调整,一不小心卷面出的太难,整个班一半都不及格怎么办?有一种不成文的办法是考完后根据排名来划线,来决定百分之多少的学生不及格。在卷面分的处理上可以用各种方程来改变绝对值,比如开根号后乘以10就是办法之一。龚老师非常严格,卷面多少分,他就认多少分。当年我们班热力学就挂了一半,嗯,也包括我。有人说大学不挂科人生不完整,就这个理论上说,我的人生很完整。
题外话,当我迁表弟开玩笑说我是学霸时,我诚恳地瞪他一眼,说我不是。显然阿,见过学霸挂科的吗?高中后我就只能保持中上成绩了。一路上来被学霸天才们的智商碾压的惨不忍睹,什么把推导量子力学公式当兴趣的同学阿,上课瞌睡还秒懂群论的神仙姐姐阿,和我一般大但我硕一时已经博士临毕业的师兄们等等。我的切身经历说明,成为一名普通的科研工,智商不重要,最重要的除了兴趣外是要够小强,在天才们的智商碾压下能保持淡定。当然如果目标是诺贝尔奖那智商还是需要的。
光学-娴静温文的于老师
物理学院的女老师不多,当年教我们的只有“光学”的于国萍老师和“数学物理方法”的姚端正老师。
于老师气质特别娴静,说话也是慢条斯理温文尔雅的。用的教材是于老师自己编的,所以相当得心应手。当年光学教材还是非常简朴的武大印刷社版本,现在已经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指定教材。
于老师脾气好还体现在喜欢表扬人。印象最深的是光学课的实验部分,调干涉光的条纹,相当的有趣。我调的很快,被路过的于老师表扬了,作为一个学普,感觉很受鼓励。
数学物理方法-调皮又优雅的姚老师
物院的女生和文科的女生比起来,总体是不太喜欢打扮的,当年我们自己都拿这个自嘲。而执教“数学物理方法”的姚老师,给我上了一课。印象里的姚老师总是一身过膝长裙,头发挽成一个发髻,涂着淡淡的唇膏,把自己收拾的光彩照人。姚老师性格里还带着一丝调皮,上课时喜欢开玩笑。一点不像当年无知的我想象里的女物理学者。
姚老师对自己的乐观态度很感染到我。无论学什么学科的都好,也无论男女,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齐齐的,总是看着很赏心悦目,自己心情也好。
姚老师执教多年,用的教材也是她自己所编写,思路非常的清晰。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总能把数学的美感很好的嵌入到物理里,展现给我们。
材料性能学-生活达人潘老师
从大三下开始物理学院各个系就有更为专业的小班授课了。作为材料物理系的负责人,潘春旭老师和我们的关系更为亲近。潘老师教授的也是非常有本专业特色的材料性能学。
潘老师的出现给我对学术界的认识打开了另一道门,原来物理学者的生活可以这么丰富多彩,满世界到处跑的旅游和摄影。潘老师的办公室里贴满了他旅行时的照片。
潘老师特别重视学生,在他的主页上满是和学生的合影。组里每年一次的简报总会提及现任学生的成果,以及过往学生的动向。不仅仅是学术上,包括生活上的进阶比如结婚生子等等都会收罗到简报里,很是有趣。还常见到潘老师作为证婚人参加学生的婚礼。
我虽然不是潘老师带的研究生,但是这么多年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他对待我和对待自己的研究生没有两样,每年的简报总有我的一份。我的好友喵喵同学是潘老师的博士生,还记得在去年的年度简报上看见潘老师把我两列到一起,先说喵喵喜得闺女,再说我从美国搬迁到维也纳,不仅忍俊不禁。潘老师连我们俩喜欢腻在一起都记得。
今年四月回武大时还拜访了潘老师,十年不见除了瘦了一些外基本没变,依然神采焕发,还是和以前一样喜欢呵呵大笑。办公室里贴着的各国照片更丰富了,而且现在还多了和学生一起打羽毛球的爱好。
显微学-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邹老师
教授”X射线结构分析与电子显微结构“的邹化民老师,是我人生的航灯之一。邹老师符合我对学者的一切想象,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描述邹老师,那大概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犹记得当年一头银丝的邹老师走进教室,衣衫总是熨得整整齐齐。挺拔的身姿,像一株白杨树。邹老师和我们娓娓道来地授课,永远是面带微笑,和颜悦色,都想象不出他生气的样子。面对这样一位修养极佳的老绅士,即使是班上最调皮的熊孩子也不好意思捣蛋的。
邹老师在教课的时候告诉我们,学习一门课的诀窍是:“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把书读厚说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问,除课本外还需要查阅其他的资料来解答疑问,多记笔记把薄薄的课本变得很厚。而把书读薄,则是当把所有的细节疑问都研究清楚之后,就需要摸清楚这门学科的脉络,把这些细碎的知识点串起来。最后能做到在翻阅目录时,脑海里能够浮现出对应章节的内容,那就大功告成了。这个方法我一直觉得受益匪浅。
因为对邹老师的崇拜,大四选择毕业论文课题组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追随了邹老师,去了他的电子显微镜课题组。我现在从事的工作的启蒙恩师就是邹老师。所以说有时候人生的走向是带有偶然性的,如果不是因为邹老师,我怎么会发现电子显微镜这门学科这么的有趣呢。
即使是在今天,高倍电子显微镜依旧是大学里的珍贵仪器,学生要使用也要多费周折。可是当年作为大四毕业实习生,邹老师以及他的博士生-当年带我的郭师兄,却给了我上机操作的机会。我还清楚的记得当年另一位老师经过实验室时看见我在独立操作仪器的惊讶。邹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包容和耐心总是让我很感动。一切总总化为一句话:邹老师是我的偶像,是我想成为的那种学者。
物院还有好多其他好老师,“理论力学”的王波老师,“材料科学基础”的赵兴中老师, “固体物理”的石兢老师(当年我们的院长),“电磁学”的戴明星老师,“电动力学”的虞国寅老师等等,篇幅所限,来不及一一阐述了。
刚好今年是毕业十周年,谨以此文致敬武大那些兢兢业业传道解惑的好老师们,祝他们身体安康,桃李满天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 识别二维码
关注后可回复数字查看相关游记
1. 英格兰 | 油画般绚丽的小镇Bibury
2. 英格兰 | 城堡残垣上百花争艳
3. 奥地利 | 维也纳建筑:童趣百水,百年公寓
4. 奥地利 | 多瑙河小镇
5. 奥地利 | 阿尔卑斯系列:哈尔施塔特
6. 主座教堂 | 伦敦·巴黎·维也纳·威尼斯
7. 法兰西 | 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圣心堂,美食
8. 法兰西 | 博物馆系列:卢浮宫,奥赛,橘园
9. 美利坚 | 国家公园系列:大雾山,月光酒
10. 意大利 | 威尼斯:闲逛,景点,海岛,美食
11. 奥地利 | 小城系列:Leoben,格拉茨
12. 奥地利 | 维也纳生活:葡萄园品酒
2. 英格兰 | 城堡残垣上百花争艳
3. 奥地利 | 维也纳建筑:童趣百水,百年公寓
4. 奥地利 | 多瑙河小镇
5. 奥地利 | 阿尔卑斯系列:哈尔施塔特
6. 主座教堂 | 伦敦·巴黎·维也纳·威尼斯
7. 法兰西 | 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圣心堂,美食
8. 法兰西 | 博物馆系列:卢浮宫,奥赛,橘园
9. 美利坚 | 国家公园系列:大雾山,月光酒
10. 意大利 | 威尼斯:闲逛,景点,海岛,美食
11. 奥地利 | 小城系列:Leoben,格拉茨
12. 奥地利 | 维也纳生活:葡萄园品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