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院大厅有三个直径十来米的玫瑰窗,流光溢彩的效果怎么做出来的?你又是否曾和我一样,对教堂介绍词里的专业术语“哥特风”感到抓狂?教堂庄严肃穆,钟楼上却布满了诡异风格的奇幻兽,这风格搭调吗?
塞纳河边的巴黎圣母院
最早知道巴黎圣母院是因为小时候看的电影,当时对丑陋善良的钟楼怪人加西莫多,以及奔放舞蹈的吉普赛女郎爱丝梅拉达印象特别深刻。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吉普赛女郎这种物种,以至于很长的时间里都向往吉普赛人那种四海为家的生活。当然后来发现吉普赛生活不是我想的那么惬意,那是后话了。
圣母院简称“Notre Dame”,法语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的女士”,也就是圣母玛利亚。始建于1163年,但是在那之前圣母院位址所在并不是空地,而是另一座教堂-圣史蒂芬教堂,可能是4世纪建的。12世纪时巴黎主教觉得史蒂芬大教堂已经不能胜任巴黎宗教中心的重任了,于是建议重新修筑一座新的大教堂,后来又数次翻修,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圣母院啦。教堂里陈列有一组超赞的建筑变迁示意图,展示了何时教堂建筑有什么重要改变。
哥特式建筑风格-骨感
巴黎圣母院的简介都会说这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最怕简介丢专业术语出来了,第一次被简介XX建筑是哥特式风格时一直腹诽“可是你倒是告诉我哥特到底是什么啊”(请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那么到底什么是哥特风格呢?让我简单粗暴的形容就是“骨感”。就像下面这个图一样,可以看到顶上承重的支架一路呈发射状延续到支柱上,像筋骨一样的支架露在表面,有种瘦骨嶙峋的感觉。
我是力学时间的分割线
在哥特风格之前的古罗马建筑,大圆拱顶是建筑超宽阔大厅的最好方式,但是它会对底部墙壁产生巨大的推力,从而需要厚重的墙面来支撑。而哥特风格的进步在于将靠整块墙面受力的体系,变成了靠框架受力的体系。密布的框架就是看起来“骨感”的那些元素了,包括沿着拱顶弧面的肋架券,平衡中舱侧推力的飞劵,以及建筑外的飞扶壁。
流光溢彩的玫瑰花窗
这种骨感结构上的变化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厚重墙面大量减少后教堂的重量大大减轻了,框架之外的部分不需要承重所以可以装饰上大面积花窗玻璃(sainted glass)。可谓科技进步促进了艺术发展。
圣母院大厅最吸引目光的就是西面和南北面的巨型圆窗户,被称为“玫瑰窗”。八百多年来教堂数次损毁又数次修复,这三面窗户也得以保持成1250-1260年时它们最初被安装上的大致模样。南窗北窗大小一样,直径约13米,如果连下面的屏风状窗户一起算上,总高为19米。
北窗保存的比南窗更好,上面基本都是原装货。
南窗被修复的多一些,和原始图案比起来有小幅度旋转。教堂里传教士和信徒正在做功课。两位传教士穿的是绿色袍子,倒是很少见的颜色。
西窗也就是圣母院外表正中间的那个圆形花朵图案,比南北窗稍微小一些,直径9.7米。从里面看有一部分被管风琴挡着了。
其他的花窗玻璃都是18世纪之后数次更换的采光稍好但图案工艺简单得多的花窗玻璃。
我是工艺技术时间的分割线
第一次看到花窗玻璃时是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当时远看我还误以为上面的图案是画上去的,结果近看发现不像。理工女的煞风景之处就是看见艺术作品第一反应不是欣赏美,而是在寻思这个玻璃工艺是怎么在技术上实现的😓。于是查了一些资料,惊讶地发现它的工艺远不是那么简单。
当时的玻璃工艺已经很成熟可以通过掺杂不同金属烧制出不同颜色的玻璃了,而且透光度都很好。人们先画出图案,再按图案切出相应颜色和尺寸的小玻璃块,一块块地镶嵌进金属框架里,好像一个巨型的拼图游戏。有些细节图案比如头发则另外绘制上去。
这样的大型窗户不仅可以调控教堂的采光效果,更重要的是细碎玻璃之间的折射效果让彩色玻璃看起来远比简单的涂绘要色彩斑斓,流光溢彩。给玻璃上图案讲述的圣经故事添了一分神圣的色彩,从心灵上震慑了教徒弘扬教义。另一个宗教心理学在建筑上应用的优秀范例。
钟楼上诡异又自带萌感的奇异兽
除了美丽的玫瑰窗,巴黎圣母院另一个我觉得超赞的就是钟楼顶上的那些奇形怪状的奇异兽了,真是见所未见可是又觉得栩栩如生。
我第一次看到它们的照片时很讶异,觉得这个画风好像和传统意义上教堂的肃穆风格不是很和谐呀。果然这些奇异兽并不是原装货,和圣母院主体比起来相当年轻,是19世纪中期圣母院翻修时设计师杜克(全名Eugène Viollet-le-Duc)新加上去的。如果杜克活到现在,一定是奇幻小说的大家,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圣母院地理位置绝佳,挨着塞纳河基本在巴黎城的中心,而且巴黎城的规划又十分的整齐,在钟楼上放眼望去的景色已经十分壮观,各大景点净收眼底。
再加上乱入的各种奇异兽模特们摆着诡异又具有萌感的造型,真的是各种角度各种拍照,怎么都拍不腻。
我是最有名的那一只,我叫Stryge
我负责盯梢十二使徒
其实在一个教堂顶上看到这样稀奇古怪的雕塑,是觉得挺奇怪的,查了一下有种解释是说这些怪兽是用来警示信徒,世界末日快要来临,唯有躲进教堂才能收到庇佑。教堂上的怪兽是驱邪的。搞半天和我们的辟邪呀,石狮呀属于一个派系。
除了钟楼顶的大怪兽,整个教堂外面还有好多瘦长的滴水兽。它们既是装饰品,又是下雨时的排水管道,之所以做的那么瘦长是为了让雨水离建筑远一些,保护建筑。
看起来好喜感哈,尤其是下面这张照片里一个小滴水兽探出头去看着下面排成长队的人群,我脑袋里自动浮现台词:“来来快到碗里来,今天又可以大吃一顿了”。。。
南侧钟楼的顶上还有个小木阁楼,里面放置着巴黎圣母院最大的钟,17世纪建的,平时不轻易敲响,重大节日才敲。想要看大钟的同学一定要一早去排队哦,因为上顶楼是10点到18点半开门,可是木阁楼只开到早上11点半。而我们9点50开始排队的,到11点才能上塔。不过呢即使错过了看大钟的时间也没有关系,毕竟最美的风景已经在你脚下了!
顿悟--玫瑰窗和奇异兽的协调
其实从钟楼下来后那两天我心里还是觉得奇幻兽和玫瑰窗教堂的组合挺诡异的。但是当某天我们坐游船经过巴黎圣母院的北面时,我看到圣母院北侧面和东背面在夜幕降临时的模样,顿时悟了。教堂背面那些骨骼精廋的就是之前说的哥特风格里支持建筑的飞扶壁了,看起来好像一个八爪大怪兽。顿时觉得奇幻兽和教堂其他部分再合拍不过了~~~ 杜克,给你点100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