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6

意大利 | 漫步威尼斯(二)—圣马可教堂,总督府&贡多拉

上篇说道,在第一天悠闲地把威尼斯小岛逛了一圈后,决定参观最感兴趣的圣马可教堂,总督府,以及坐手摇船贡多拉。圣马可和总督府表里如一的有趣,看点多多。圣马可钟楼 不是 圣马可教堂的钟楼。另外,意外邂逅了茜茜公主行宫。贡多拉是各大攻略上“来威尼斯必做的几件事”之一,个人觉得有点鸡肋:不坐会后悔,坐了心疼钱。
St. Mark's 圣马可教堂

关于圣马可主教教堂的大致情况在之前的“主教教堂哪家强?-伦敦·巴黎·威尼斯·维也纳”里已经说过了,对横向比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往回翻看历史文章。这里就补充一些细节和图。
圣马可大教堂的建立可说是基于一口棺材。公元828年威尼斯商人把圣马可的遗骸从埃及亚历山大偷运出来到威尼斯,为此建了圣马可教堂,吸引八方朝圣。可以说威尼斯的声望提高也得多谢这口棺材。
⬇️盛放圣马可残骸的黄金棺材
偷运的过程很奇葩,威尼斯人把圣马可的遗骸藏在很多猪肉下,埃及的穆斯林闻到猪肉觉得恶心的不得了就没细查。更逗逼的是,威尼斯人把做贼的故事画成了壁画,放在了教堂最右边的拱门上方。
圣马可教堂进门免费,只有要参观最里侧的黄金棺和二楼博物馆才另需要门票。虽然是凛冬,又是圣诞元旦节日,出来旅游的人居然也真不少。大教堂门前的队伍排到了边上的总督府,可以想象夏天旺季的时候这队伍得有多长。好在队伍移动的很快,我们也没在寒风中等多久,大概七八分钟吧,前面百号人就进去了。这就是淡季的好处了。
进教堂后第一印象就是,此乃真土豪也!眼睛都被墙上的黄金晃瞎了!除了黄金壁画,教堂大厅的最里面还有黄金棺材和黄金碑, 总之一切都是金灿灿就对了。
有些地方还特别设计的窗户进来的光线刚好照到黄金上反射,和周围昏暗的灯光一对比,圣经故事的壁画显得非常耀眼。
黄金壁画是用小玻璃拼嵌起来的马赛克图。这些小玻璃内有乾坤,是中间夹心有金箔的玻璃三明治。这样壁画既有彩色玻璃的五颜六色,又整个看着金灿灿的。可惜只有三分之一保存完好,其他是后来修复的。
楼陈列了一些年代过久被替换下来的壁画。自家墙壁上扣吧扣吧就能捯饬成个博物馆,这生意做得。
⬇️原始的马赛克黄金壁画
让我很是吃惊了一把的是博物馆里这四匹铜马。雕刻的栩栩如生, 还猜是一千年左右的。一读说明才知道是公元前的,通过碳14年代检测判断它们是公元前三世纪罗马帝国的产物。在公元1204年左右作为战利品被拉到了威尼斯。着实惊艳了一下,那么早就能雕的这么好。
⬇️2200多岁的四匹栩栩如生的铜马
大教堂外面威风凛凛的四批马是后来仿的。
⬇️克隆也可以很威风

二楼外面的环形走廊,正面可以俯视欧洲最大的客厅-圣马可广场。
⬇️欧洲最大的客厅-圣马可广场
侧面可以遥望大运河和更远处的大海。
圣马可钟楼

右边可以近距离看到圣马可钟楼,楼顶上有两个铜人。正点时铜人会开始敲钟,很有趣。
⬇️圣马可钟楼顶上铜人在敲钟
⬇️晚上变成了金人还在干活
圣马可教堂的钟楼

有点拗口,但是圣马可教堂的钟楼 不是 圣马可钟楼。圣马可教堂的钟楼是这货:
⬇️圣马可教堂的钟楼
圣马可教堂的钟楼始建于九世纪,后来因为火灾和地址数次重建。1902年的时候墙体开裂,几天后整个钟楼完全的倒塌,在维基百科上还能看到轰然倒塌瞬间的照片。后来花了十年时间按照原样重建了现在这个钟楼。
高达近百米的圣马可教堂的钟楼是城里登高望远的最佳去处,但是等候登塔的队伍实在是太长,而且因为上塔限制人数,队伍移动超级超级慢。所以我们另辟蹊径,选择去圣马可对面海岛上的另一个教堂的钟楼去登高瞭望整个威尼斯岛。这个在下一篇海岛篇里会说。
Palazzo Ducale 总督府

来了以后才知道自己对欧洲历史多无知。一直以为威尼斯就是一个城市,到了那才知道原来人家从第8世纪到18世纪都是个独立的国家,而且还是共和国。早在1172年他们就采用议会制了,权利分散到总督(Doge)和议员手里,议员从最早的35人逐渐扩大。最多的时候大议会厅容纳了两千多成员。
⬇️可容纳2000人的大议会厅
威尼斯共和国的发达太让我惊讶,这已经不只是有钱的事了,而是民主和文明程度非常超前,拿到现在都不为过。我对威尼斯的印象十分的好,尤其是知道威尼斯在欧洲疯狂的反对宗教改革期间,没有制定任何处死宗教异端的法律。这种开明甚至导致威尼斯被守旧的教皇派惩罚。
总督府既是总督的住处,又是政府办公和法院判决的地方。办公的房间有审判室,选举室,小议会厅,大议会厅等等。
总督住处最大的一间会客室(Scudo),墙上是16世纪时的巨幅航海图,屋内有两个巨大的地球仪,一个画的地球表面,和现代地球仪已经很相似了。另一个上画的是幻想中的天堂图案。可以想象15XX年的时候客人一进这个房间该多震撼。估计这也是他们这么陈列的目的,这个房间的名字Scudo翻译过来就叫“盾”。
⬇️会客厅“盾”-16世纪的航海图和地球仪
另一个房间挂着巨幅狮子画像。带翼狮子(飞狮)是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圣马可广场上靠海的柱子顶上就有个飞狮,其他很多地方也都常见到,甚至在威尼斯附近沿海的其他城市或国家都有看到这个标志,可以想象他们全胜时期的势力范围。
⬇️油画“飞狮”-威尼斯的象征
⬇️总督府侧门上的“飞狮”
还记得上篇里的叹息桥吗?叹息桥连接了总督府和监狱,犯人被判决后入狱前经过叹息桥,从狭窄的窗口往外眺望叹息,桥因此得名。
⬇️从叹息桥的小窗口往外张望
Museo Correr博物馆-茜茜公主行宫

买总督府门票就带了这个博物馆,所以顺便逛了一下。博物馆在欧洲大客厅-圣马可广场的末端,和圣马可教堂遥遥相对。
参观时惊奇地发现原来博物馆19世纪是茜茜公主的行宫,里面还有茜茜公主的客厅,餐厅,卧室展。所以说历史没学好,之前都不知道原来威尼斯19世纪属于奥匈帝国势力范围。真的是谁都不要说想当年,谁家都有辉煌的时候。
⬇️茜茜公主行宫的图书馆
当时还开玩笑说,从维也纳大老远来威尼斯看茜茜公主的行宫,真是十分有必要哈。结果一语成谶,因为后来发现,虽然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和美泉宫里皇室的房间更华丽,但都是不允许照相的。也就在威尼斯行宫我还拍了几张照片做留念。
⬇️茜茜公主行宫的客厅之一

贡多拉手摇船-水路穿行威尼斯

贡多拉是那种我不试试不死心,坐了以后觉得也就是那样的鸡肋。其实如果不考虑价格,还是挺有趣的,可是真的是好贵啊 (>﹏<)
按船只算,半小时80欧。如果加上大运河和马可波罗故居等地方“走全套”是45分钟120欧。我们想着反正是挨刀,那就挨得干脆狠一点吧就要了全套。结果发现所谓的大运河全套就是出了小水巷,到大运河上的Rialto桥下打了个转,一分钟后又回到小水巷了。这就叫去了大运河,晕。。。
才知道原来贡多拉的路线和上船的地方有关,什么地方出发,最后回到什么地方。所以路线不会囊括很多面积。如果特别想看某个地方的水上风景,推荐在那附近找贡多拉。
船夫没有唱歌。这几天就没听见多少贡多拉上的歌声,估计天冷了没力气唱歌。。。
唯一惊艳的是船夫的撑船技术,举重若轻,每次我都觉得要撞上了墙或者其他船,他就轻松地以一厘米的差距划过了。船夫温和有礼,还主动帮我们合影,服务态度和威尼斯其他地方一样的好。所以即使最后在船上的时间比之前说的少近十分钟,我们也没较真,旅行时也不想破坏心情。
其实船上能看见的风景在河边的路上也都差不多能看见。也就是感受下威尼斯人的传统水上交通,以及船夫的高超技艺。一个船可以坐六个人,如果人多分摊一下价钱,那还物有所值些。

这是什么

回答上一篇里的问题。这些带铁腿的木头板凳在威尼斯到处都是,挡在美景前是挺煞风景的。但是涨潮时水位线漫过威尼斯的道路,这些板凳就能排上大用场啦—它们能拼接成水上木栈道。
下一篇是威尼斯的海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