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意大利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当然是吃吃喝喝。威尼斯临海,海鲜特别棒。正式餐馆里服务员好多是风度翩翩的老绅士,很有好莱坞老电影的感觉。感受意大利“咖啡吧”里一块钱一杯站着喝的意式浓缩咖啡。吃饱喝足后逛街消食。夜色降临后,橱窗里灯光照耀下工艺品琳琅满目。
威尼斯的海鲜特别的新鲜,品种也多。作为水运中心的Rialto桥,桥下有一个当地居民日常采买的海鲜市场。2012年政府曾经想把这个市场搬迁到威尼斯郊区,被不满的居民抗议。居民们在海鲜摊子上方挂了副超大的漫画旗帜:威尼斯的象征-飞狮,愤怒地呲牙,上书“RIALTO SE NO TOCA”(Rialto:不要碰我),超可爱。不过我们去的时候没有看到这面旗帜了。网上找了下没看到开放版权可以引用的照片,于是顺手画了一幅草图。
⬇️不要碰我—by威尼斯飞狮
最初是想用美国的一个餐馆点评网站-Yelp(和中国的大众点评类似的网站)来找餐馆的,结果发现上面评价最多最好的是个快餐店。仔细一看,果然评价的绝大多数都是美国人。。。感觉不怎么靠谱呢。如果是夏天,在快餐店打一份外卖,带到大运河边或海边,找个长椅或草地坐下吃,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寒冬腊月的,还是在找个环境好的室内餐馆吧。
去了几家餐厅后,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比较正式的餐厅里服务员都是男士,全都统一正式着装,很有六七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欧洲的感觉。尤其是领班,大都是特别懂酒的老绅士。如果是穿西装礼服的先生女士进来,大多是领班的老绅士上去招呼。而我们穿的比较休闲,经常是被派给年轻的徒弟来招呼。
奇怪的是,这些比较正式的餐馆,居然一个女服务员都没有。威尼斯我们唯一看到女服务员的是一家休闲风格的家庭餐馆,刚好也是我们最爱的一家。对这个现象很是纳闷。回来后问实验室的一个意大利学生,为啥威尼斯正式餐馆没看见女服务员。他语塞了一下,然后说哦太复杂了不好解释。所以其实我还是不知道为啥没有(或少有)穿正式制服的女服务员,网上也没搜到。谁知道麻烦告诉我。
La Caravella-怀旧海轮餐馆
介绍一下我们去过的餐馆,说说感受。
在奢华一条街Gucci和Curberry对面有一家叫Ristorante La Caravella的餐厅,属于它边上的四星酒店。餐厅布置的特别有风格,窗边有各种轮船模型,墙上还有锚,绳索等工具,整个装饰成旧时候的威尼斯跑海运的货轮餐厅模样。
菜品味道也非常赞,分量不大,搭配很精致,价格小贵,但是绝对物有所值。因为没有留照片,点的具体什么已经记不清楚,只记得味道很赞。这么说吧,菜的味道好到即使边上坐着一位很聒噪的女士,也没影响到我的好胃口。
⬇️仿古餐厅-旧时威尼斯海轮餐厅模样
隔壁这位聒噪的女士五六十岁,穿着华丽,加拿大人。她伴侣是一个六十岁左右西装革履的英国绅士,很安静。整个用餐期间就听见那位女士用诗歌咏叹调,不停地感慨威尼斯多么多么可爱,她多么多么享受,餐馆的食物多么美味,服务员推荐的红酒多么可口。。。
她说这些时嗓门特别大,整个餐馆都听得见,明显不是只说给她的同伴听的。我觉得她是想引起邻座的注意,可惜我和T都不搭茬。其实我当时脑补的是拿个包子堵住她的嘴,然后慈祥地告诉她:威尼斯美我们有眼,食物美味我们有嘴,真心不用您老人家每半分钟和我们嚷一次。最可怜的是服务员,每次路过都被拉着赞扬半天,后来脸都笑僵了。
这位加拿大女士从咏叹调里,着实透露了不少个人信息。比如她和她同伴那位英国绅士刚结婚没多久,两人都是二婚。比如她这位新任丈夫非常富裕和慷慨,送给她(和前任的)的女儿几千块的帽子。小姑娘很开心,在和其他有钱人看赛马的时候显得有档次,等等等等。
全程就听见她在那深情地感叹,她丈夫大概只说了两句话,“是的”,“对的”之类。但是呢,他看她的眼神充满疼惜,基本是你说什么都好的感觉。真有趣,外人一看觉得特别不搭的两个人,实际上也许相处的很好。
旅行有意思的地方之一大概就是你能碰见一些平时生活中不会有交集的人。即使是像我们这样不擅长和陌生人搭讪的性格,也可以观察其他游客,想象他们的故事,也很有趣。
大运河餐馆-无与伦比的风景
说回来威尼斯的餐馆。餐馆除了食物外,一直觉得餐厅的环境布置也是很重要的。内里整洁美观是必须,外面视野如果美妙那就更锦上添花了。美景虽然不能当饭吃,但是的确可以让人心旷神怡胃口倍好。在威尼斯见过的餐馆里景色最好的,当属圣马可广场边上正对大运河的露天餐厅—Hotel Monaco & Grand Canal(大运河宾馆)的附属餐馆。
⬇️大运河边的露天餐馆
因为被他们家的景色吸引住了,即使明知冬日坐在外面有点凉飕飕,我们还是决定趁中午阳光尚好时去尝试这个露天餐厅。坐在那里景是不能再赞,从露台的座位可以看见对面的St Maria of Salute Basilica大教堂,以及大运河上来往的贡多拉等大小船只。
⬇️露天餐馆看来往船只和海鸥鸽子
点的两种传统意面:Home Made Tagliolini with Scampi(小龙虾手擀宽面)和 Home Made Cannelloni with Spinach and Mozzarella Cheese Filling(手擀意大利菠菜面卷和马苏里拉奶酪)。味道没有给我太特别的感觉,也有天气太冷的因素,上来的意面没一会儿就变凉了,凉了后味道就大打折扣。
⬇️小龙虾手擀宽面
⬇️手擀意大利菠菜面卷和Mozzarella奶酪
不过呢,倒是看了场海鸟争食秀。隔壁桌的人刚离开,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桌上就聚满了六七只鸽子和海鸥在夺食。鸽飞鸥跳的,海鸥蹦跶的尤其厉害。我只眨了下眼睛,桌布就被海鸥扯掉,桌上的酒杯霹雳巴拉碎一地。近距离看海鸥个头挺大,还长着血盆大嘴在嚎叫,一点不可爱。服务员淡定的过来收拾残局,把桌上剩下的面包丢往远处的地面,终于吸引走了这群入侵的鸟贼。
这家餐馆也是走的高大上路线,服务员一色双排扣白色制服,只差一顶厨师帽看起来就像大厨了。这家餐馆连通的宾馆大厅里有玛丽莲梦露和猫王的浮雕,猜测他们住过这家酒店。大厅还有自己的Mosaic(马赛克)壁画馆藏,弄得和小博物馆似的。
结账时价格有点贵的超出预料,仔细一看除了主食和酒外,隐形服务收费挺高。比如气泡矿泉水比平常餐厅贵一倍,还有自动加上的20%小费。后来在tripadvisor上看到一条经典的评论:这家餐馆不是给tourist(观光客)的,而是给traveler(旅行者)的。深以为然,总之就是卖格调胜过味道。
Osteria IL Milion的漂亮甜点
还去过Rialto桥附近一家叫Osteria IL Milion的餐厅,是路上遇见的一对瑞士夫妇推荐的。不过没发掘出什么值得一提的特色。要说的话就是甜点做的很好看,虽然味道不如我下面要强烈推荐的一家餐馆。
⬇️Osteria IL Milion的提拉米苏和意式奶冻
最爱的餐馆-Barbacan
要强烈推荐的这家是我们在威尼斯最爱的餐馆Ristorante ai Barbacani,美味,舒适,有点像家庭餐馆,服务员穿着很休闲,装饰也是一派闲适温馨,让人一进去就觉得很放松。冬天烧着壁炉,还有人现场演奏萨克斯风。这家餐馆也是此次威尼斯之行唯一一家餐馆(快餐除外),我们有遇见女士服务员的。
这家地点不在繁华区,在弯弯绕绕的小河边上,挨着一座小桥,颇有点曲径通幽的意思。我们是闲逛时无意中看到这一家,觉得看起来不错决定试试,结果发现太明智了。
⬇️Ristorante ai Barbacani-照片来自餐厅主页
第一印象就很好。我们一坐下他们就送了两杯起泡酒(Sparkling Wine),买单时随着账单而来的还有赠送的两杯甜点酒。我选的Limoncello,凉凉甜甜的味道超赞。虽然分量不大,但是心意很重要,一下子印象就很好。
说到正餐,第一次去的时候点的特别简单,海鲜烧烤。最后反而是我们这几天吃过最怀念的食物,尤其是大龙虾(Lobster),特别新鲜,带有自然的清甜味。对虾的味道也很好,好羡慕住在海边的人可以吃到这么新鲜的海鲜。装海鲜的盘子也很漂亮,雕刻有龙虾的样子。一顿狼吞虎咽,忘了拍照。写游记时才发现,最喜欢的食物往往是没有留下照片的。
因为太喜欢这家了,所以次日我们又回到这一家。点的墨鱼意面,超级好吃,里面没有奶酪,清清爽爽一点不腻,吃不惯奶酪的人可以试试。不过吃完后满嘴都是黑色的,好像吸血鬼。
⬇️Ristorante ai Barbacani的墨鱼意面
大概是气氛太放松,一向不擅长和陌生人搭讪的我们吃着吃着就和边上一对瑞士来的老年夫妇聊起来了。挺有意思的。那位老先生的妈妈以前给威尼斯一家富豪当家庭教师,所以他们家每年圣诞后元旦前都会来威尼斯度假,数十年了成了家庭传统。而他们两每次来都一定会到这家餐厅吃饭。看来我和T无意中挖到宝了。
这对夫妇都会说好多语言,瑞士官方语言本来就有四种: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当然还要加上通用语英语。然后那位夫人退休前又是拉丁语老师,那会的可就多了,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波兰语等等拉丁语系的。他们家大女儿的一个闺蜜是瑞士出生的华人,两人还一起去了南京南边一个小城市教了两年书,两夫妇探望女儿也去过中国两次。
这家餐厅的甜点也做得超级好吃。在目前我最爱的甜点排名前三位里意大利的就占了两:Panna cotta和Tiramisu。这家餐厅这两个都做得超赞的,虽然卖相不是很出众,但是味道真没话说。 这家餐厅是我们以后去威尼斯一定会再来的地方。
一元一杯站着喝的意式咖啡吧
说到喝的,意大利的葡萄酒很有名。不过我不懂酒,喝不出意大利,法国和奥地利葡萄酒的区别。关于意式浓缩咖啡倒是有故事说。
在去美国前,我只喝过雀巢速溶咖啡。在美国时发现午饭后大家都团团围住一个磨豆咖啡机,边喝咖啡边聊天。为了融入大环境,我也开始喝现磨咖啡。刚开始时选最多水那档,慢慢地水越放越少,但是一直不喜欢加牛奶,加豆浆或者奶油倒是不错。到离开美国的时候已经常常放两倍咖啡豆的量加浓。可是即使浓度加倍,也还是浓度相对低的Americano美式咖啡。在来欧洲之前,我从未尝试过最经典的Expresso浓缩咖啡。
因为现在做实验的电镜组里都是咖啡控,在办公室和实验室各有一台特别专业的Expresso咖啡机。乃是从咖啡店廉价淘来的“有故障”二手货。但是物理系牛人多啊,拆开捯饬捯饬就给修好了。所以天天供应Expresso。
⬇️咖啡店淘来的二手Expresso咖啡机
我第一次特别喝不惯,太浓,太苦。喝了两三次后,某一天我的胃突然对浓缩咖啡非常思念,指挥我的大脑去弄一杯回来。也是那次,突然发现浓缩咖啡回甘的味道十分美妙,那种回甘和乌龙茶回甘大概是一个原理,但是要强烈很多倍。
这次到意大利,很期待体验下他们的咖啡文化,尤其是那种站着喝咖啡的方式。在威尼斯很多小甜点屋,咖啡屋,甚至餐馆,如果你只是站着喝咖啡,只要一欧一杯,坐下来就是两三倍的价格。
对奥地利人来说,咖啡馆是放松休息的地方,所以能看到好多人捧着一本书在咖啡馆读,或是和一两位好友小聚聊天。而对意大利人来说,咖啡大概和一日三餐一样,是生活的必修课。所以能看到好多人站在吧台前,来一杯咖啡,喝完就走人。咖啡吧咋一看和酒吧似的。
我很喜欢这种方式,快速高效,又满足了我们躲进小店喝点热咖啡取暖的需要。尤其是在冬天逛威尼斯,时不时需要回个暖。
吃饱喝足逛小店
吃饱喝足,可以逛一逛消食。威尼斯的冬天天黑的特别早,下午四五点各个橱窗的灯光就点亮了。吃完晚饭,在小巷子里散步,欣赏下橱窗里各种工艺品,也挺享受的。尤其是威尼斯吸引了很多手艺高超的手工艺者在这开店。
⬇️贝壳碗-在海滨城市威尼斯很应景
热门景点变得商业化是必然趋势,游人多了对餐馆和旅舍的需求自然大大增加。同时也会吸引很多人在这经营各种手工艺品的店铺。一直觉得这些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餐馆旅舍或者小店做的美观好看,有艺术感,完全可以成为当地一景,为景点添加色彩。就像鼓浪屿上的娜娜旅舍,张三疯奶茶,糖猫等等,都很精致有情调,已然是鼓浪屿一景。无趣的是千篇一律的廉价旅游纪念品小卖铺,或者招牌设计以艳丑为目标的快餐店,同一个鼓浪屿,上面也有很多。
威尼斯也难免混杂着很多良莠不齐的工艺品店,比如那种每个景点都有的几块钱一个上面写有景点名字的水杯,或做工粗糙的景点小模型。很高兴看到很多同胞在威尼斯也站稳了脚跟,很遗憾在同胞们开的店尚未见到任何有新意的工艺品,大都是每个景点都有的廉价旅游纪念品。
有看到一家手工玻璃店,店主正在用小型喷火枪烧制玻璃。本想进去仔细端详一下,推门前看到门上有个告示:"正宗威尼斯玻璃,本店没有中国货”。作为中国货的我,脚步一滞,最后没有进去。心里是有点不舒服他为什么要特地指出中国。往边上一看,顿时意会,原来隔壁就是一家卖廉价玻璃制品的,老板目测是中国人。可以理解手工烧玻璃那家店主的不满,不过还是觉得告示后半句特别注明“本店没有中国货”很刺眼,感觉“中国制造”成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太糟糕了。
最喜欢的工艺品店是一家厨具小店,在树脂玻璃做的盘子勺子里内嵌入水果片或香料,构思特别巧妙。做工也很精致,色彩欢快为厨房增色不少。但是价格也很可观,最小的盘子也要七十欧。而我们还看中了几幅很美丽的威尼斯的小水彩画。两相权衡,再加上画夹在书里面携带要比厨具方便很多,所以最后放弃带一个盘子回家的打算。
⬇️精致的内嵌香料树脂盘子
最后,推荐BBC的一个纪录片“Rick Stein: From Venice to Istanbul”-从威尼斯到伊斯坦布尔。是一个旅游+美食纪录片,Rick Stein从威尼斯出发,沿着地中海海岸线,经过原拜占庭帝国统治的希腊,克罗地亚等,最后到达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主要是寻访当地美食,中间也会介绍历史文化。最赞的是,每一集的最后,Rick Stein都会示范烹饪一道当地的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